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首页 > 技术与支持 > 怎么判断psa压胶的熟化终点?
怎么判断psa压胶的熟化终点?
点击次数:80 更新时间:2025-08-22

一、什么是 PSA 压胶的熟化?

PSA 压胶的熟化(也称为固化或老化)是指胶水在涂布、复合等工序后,在一定温度、时间条件下,分子链发生进一步交联、排列或反应,使胶水性能逐渐稳定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

从分子结构来看,熟化过程的核心是软硬段的协同优化

软段(柔性链段)通过分子运动逐渐调整构象,增强与被粘物表面的接触能力,提升黏性;

硬段(刚性链段)则通过交联或聚集形成更稳定的网络结构,增强内聚力,防止黏合后出现脱胶、拉丝等问题。

只有当软硬段达到平衡状态时,PSA 压胶才能展现出最佳的综合性能,此时即达到熟化终点。

图片7.png

 

二、判断 PSA 压胶熟化终点的常用方法

1. 外观观察法:初步判断的直观手段

通过胶水外观变化进行初步判断:

透明度:部分胶水(如丙烯酸酯类)熟化初期可能浑浊,随分子链有序性提高逐渐稳定;

表面状态:未熟化时可能发黏过度或不均,终点时黏性均匀,无拉丝、结块。

但主观性强,仅作辅助判断。

2、性能测试法:核心指标的定量评估

(1)黏附力测试(剥离强度)

用规定力度剥离样品,测量所需力值。未熟化时黏附力逐渐上升,终点时趋于稳定(波动≤5%),适用于多数 PSA 压胶。

(2)持粘力测试

在恒定载荷下,测量胶水保持黏合的时间。熟化不足时持粘力低,终点时达稳定值,过度熟化可能下降,常用于胶带、保护膜等。

(3)内聚力测试(剪切强度)

施加平行于黏合面的剪切力,测量破坏时的力值或时间。内聚力随硬段交联密度增加而提高,终点时趋于稳定,适用于工业高强度 PSA 压胶。

性能测试法需破坏样品,周期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3、化学分析法:分子结构的间接表征

(1)红外光谱(IR)

监测特征官能团吸收峰变化(如聚氨酯中 - NCO 峰随交联逐渐减弱至稳定),但对微量变化灵敏度低。

(2)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通过玻璃化温度(Tg)判断,软段 Tg 小幅波动、硬段 Tg 随交联密度升高,终点时 Tg 稳定。但设备成本高,操作复杂,不适用于生产线快速检测。

三、判断 PSA 压胶熟化终点的精准高效创新方法-低场核磁法

传统方法存在主观性强、破坏性测试或效率低等问题,而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通过监测分子运动性变化,可实现对熟化终点的精准、无损判断。

低场核磁法测试的原理:

在磁场中扰动氢原子,然后聆听它们恢复过程中的信号,高分子材料中硬段(结晶段、交联段)的H、软段(非晶相、非交联链段)的H的恢复时间会由快到慢,仪器通过接收并分析这些信号,能够判断出高分子链段中不同运动类型的氢原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T2 越长,说明材料越柔软、链段运动越自由。——对应非交联部分的H

T2 越短,说明材料越“硬"、结构交联的越厉害。——对应交联部分的H

通过对T2弛豫谱图的反演,我们还能够获知体系中硬段(交联段)、中间相、软段(非交联段 )的比例以及弛豫时间。

硬段比例越大,T2弛豫时间越短,胶材料越硬,内聚力越大,剥离不易产生残胶;

软段比例越大,T2弛豫时间越长,胶材料越软,粘附力越强,对表面粘接的越紧。

最重要的是,该技术不需要打片、不需要溶解、测试2分钟内出结果!

 

应用案例:

低场核磁技术测试不同熟化时间的psa压胶的软硬段。

图片8.png

硬段弛豫时间、硬段比例变化不大,内聚力差异不大,说明残胶有可能是粘附力失控造成的

软段弛豫时间随着熟化时间增加,T2时间变短,软段变硬,粘性变弱

软段弛豫时间满足1.5ms<T23<2ms范围内,psa胶能满足粘性条件且无残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