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一只普通的小黄鸭,竟然登上了全球顶级学术期刊《Nature》的封面?
8 月 6 日,北海道大学龚剑萍、深圳大学范海龙、苏州实验室李伟合作在《Nature》上发表题为《Data-driven de novo design of super-adhesive hydrogels》的研究论文,成功开发出一款具有卓-越黏着性能的水凝胶(hydrogel)。《Nature》的封面上,波涛汹涌的海边,这只橡胶小黄鸭牢牢粘在岩石上,任凭海浪拍打也纹丝不动 —— 它靠的不是普通胶水,而是人工智能设计的水下超-强粘合水凝胶,其粘合强度超 1 兆帕(相当于 10 个大气压),是传统水下粘合材料的十倍以上。

随着超-强粘合水凝胶在医疗敷料、电子封装、柔性机器人等领域成为关键材料,不少人疑惑:它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粘附力?其实,这一性能并非由单一因素决定,而是与材料内部分子链段的结构、比例及运动状态密切相关。过去,由于检测技术局限,行业难以精准解析分子层面关键信息,导致配方优化效率低下;如今,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出现,为揭开其高粘附力 “秘密" 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一、超-强粘合水凝胶的粘附力,由分子链段 “软硬平衡" 决定
理解其强粘附力,先看内部分子结构:水凝胶分子链段分硬段(交联段)和软段(非交联段),二者比例与运动状态,直接决定粘附性能与实用强度。
硬段:定内聚力,防 “自断"
硬段是交联形成的刚性部分,像 “骨架" 般提供内聚力。比例过低,水凝胶易在粘附时断裂;过高则材料变硬脆,难贴合不规则表面,反而降粘附效果。
软段:主粘附力,促 “贴合"
软段是未交联的柔性部分,是粘附力核心。柔性越强、比例越优,水凝胶越易润湿被粘表面(皮肤、金属等),通过范德华力、氢键实现紧密结合。但软段并非越多越好:过多易蠕变、降强度,过少则难润湿、弱粘附。
可见,超-强粘合水凝胶的高粘附力,本质是硬段与软段 “软硬平衡" 的结果 —— 软段保贴合,硬段保稳定。但如何精准检测二者比例及运动状态?过去的传统方法始终有局限。
二、检测方法的局限:无法精准解析 “软硬平衡",配方优化如 “盲人摸象"
低场核磁技术应用前,行业主要靠溶胀法和热分析法(TGA、DSC)评估水凝胶性能,但二者缺陷明显,难捕捉 “软硬段平衡" 信息,导致配方优化低效。
溶胀法:精度低、缺关键信息
通过溶剂浸泡测溶胀度推测交联密度(硬段指标),但受温度、溶剂浓度等影响,结果重复性差;且只能粗略判断交联度,无法区分软硬段比例与分子运动状态,难给配方调整提供方向。
热分析法:耗时久、难直接定位问题
需复杂升降温程序,单次测试数小时,不满足产线快速检测需求;且只能通过温度数据间接反推性能,无法直接获取分子链段运动状态,研发人员难定位粘附力不足的原因 —— 是软段比例不够?还是运动性差?如同 “盲人摸象"。
传统方法的缺陷,长期制约高粘附力水凝胶的研发效率,直到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出现,这一困境才被打破。
三、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一分钟揭秘分子链段状态,直接关联粘附力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之所以能成为解析超-强粘合水凝胶的 “利器",核心在于其无损、快速、定量的优势 —— 无需破坏样品,1 分钟内即可完成测试,且能直接获取硬段、软段及中间相的比例与运动状态数据,从分子层面揭示 “粘附力强" 的本质。
1、技术原理:通过 “氢质子弛豫" 区分软硬段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核心逻辑,是基于水凝胶分子链中氢质子的弛豫行为差异,来区分硬段与软段的运动状态:
激发:通过脉冲磁场扰动水凝胶中的氢质子,使其自旋方向偏离平衡态;
弛豫:停止脉冲后,氢质子会逐渐恢复到平衡态,这一过程称为 “弛豫"。其中,硬段因分子运动受限(刚性强),氢质子恢复速度快,对应的 “T2 弛豫时间" 短;软段因分子运动自由(柔性强),氢质子恢复速度慢,对应的 “T2 弛豫时间" 长;
2、直接关联粘附力:软段指标是 “关键信号"
通过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发人员能直接将分子链段数据与粘附性能挂钩,快速判断 “超-强粘合水凝胶为什么能粘附力那么强":
若测试结果显示,水凝胶的软段 T2 弛豫时间高、软段占比合理(通常软段占比需结合应用场景调整,如医疗敷料需兼顾柔性与强度),则说明软段的柔性与润湿性优异,能与被粘表面形成强分子间作用力,粘附力自然更强。
若软段 T2 值低(运动性差)或占比不足,则可直接判断 “粘附力不足" 的原因是软段性能不达标,进而针对性调整配方(如增加软段单体比例、优化交联度);
若软段占比过高、硬段不足,则可通过补充硬段单体,避免水凝胶蠕变,保证实用粘附强度。
3、技术优势:解决传统方法的所有痛点
无损检测:无需切割、溶解样品,尤其适合珍贵的研发样品或成品检测;
超快速:1 分钟内完成测试,远超热分析法 “数小时" 的耗时,可满足产线实时监控与研发快速迭代需求;
定量精准:直接输出硬段、软段比例及运动状态数据,无需间接推测
回到最初的问题 ——“超-强粘合水凝胶为什么能粘附力那么强?" 答案其实很明确:是材料内部硬段与软段的 “软硬平衡",尤其是软段的优异润湿性与合理占比,共同造就了高粘附力。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出现,让这一 “分子层面的平衡" 从 “看不见、摸不着" 变为 “可量化、可调控",彻-底改变了行业过去依赖经验、效率低下的研发模式。
实验案例:低场核磁技术测试不同熟化时间的psa压胶的软硬段

→硬段弛豫时间、硬段比例变化不大,内聚力差异不大,说明残胶有可能是粘附力失控造成的
→软段弛豫时间随着熟化时间增加,T2时间变短,软段变硬,粘性变弱
→软段弛豫时间满足1.5ms<T23<2ms范围内,psa胶能满足粘性条件且无残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