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含氟化合物在生命科学和材料领域应用广泛。人体内无内源性氟背景信号,加上氟(19F)100%的自然丰度,使得含氟化合物有望发展成为新型高灵敏度分子探针,应用于磁共振分子影像精准诊治。
在制药行业,药物物质在单位剂量形式中的含量必须符合标签声称的范围,以满足质量控制和性能准则。同样,在纺织品领域,氟化涂层通常应用于纤维和纺织品中,用于提供耐油/水性、易于清洁和阻燃性能。
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技术基于一个核心原理:样品中氟19的核磁共振信号与氟含量成正比。使用3-6个已知氟含量的样品进行定标后,未知样品可在30秒至3分钟内完成测试。
该方法选择性地测量未经处理的片剂、粉末、糊状物和溶液中的氟(19F),而不需要分解基质。对于原料药中含氟占比很高的情况,TD-NMR可有效量化片剂或粉末中的原料药含量。

传统化学方法如离子选择电极和离子色谱法非常耗时,需要熟练的实验技术人员,并且涉及需要处置的危险化学溶剂,所有这些都增加了分析成本。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虽然是常规分析技术,但该方法冗长且具有破坏性,需要使用适当的溶剂在分析前溶解药物制剂。即使采用自动化,每个样品也可能需要1-3小时。
相比之下,低场核磁法具有明显优势:测试速度快,最快可在几秒内完成测试;仪器校准简单;与传统方法相比,核磁法的重复性和重现性要好得多;仪器操作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对样品形状无要求,样品可以是粉末,颗粒,薄膜或块状。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已在多个领域成功应用:
在制药行业,使用低场氟-19时间域核磁共振测量含氟药物产品的平均含量,方法简单、成本低,且对样品非破坏性,使完整形式的样品(如粉末、片剂和胶囊)得以保留。
在纺织品行业,低场核磁法为纤维和纺织品上的氟化涂层测试提供了高效、简便且环保的解决方案。
在牙膏检测方面,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可快速无损地测量牙膏中的氟化物含量。
在氟橡胶等其他含氟物质的含氟量测试中,低场核磁同样表现出色。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其独特优势正在氟含量定量检测领域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范围的拓展,这一技术有望成为更多行业氟含量检测的首-选方法,为产品质量控制和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国际物质量计量技术委员会也已明确表示,将定量核磁共振法及其计量应用作为2021-2030年的重点关注方向,并将其扩展到氟谱、磷谱等技术领域。这进一步证明了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在氟含量定量检测中的重要地位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