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

首页 > 技术与支持 >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揭示深部煤层气多相态赋存规律的关键利器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揭示深部煤层气多相态赋存规律的关键利器
点击次数:106 更新时间:2025-11-14

在煤层气开采现场,随着机械举升设备将井筒内的水举升至地面,井底流压逐步降低,压降范围不断扩大,储层压力随之下降。这一过程促使吸附于煤基质孔隙内表面的煤层气解吸,通过基质孔隙的非达西渗流和扩散作用进入天然裂隙,最终汇入井筒被采出。然而,随着排采的进行,地层压力持续下降,排水采气效率逐渐降低,此时需通过储层改造技术补充能量,例如物理法(如注水、压裂)或化学法(如CO₂酸化/活性水改造),以增强渗透性与增产效果。在这一复杂背景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研究深部煤层气多相态赋存规律的重要工具。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背景

深部煤层气储层具有复杂的多相态赋存特征,包括吸附态、游离态和溶解态气体。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实时、无损地量化这些相态的分布与动态变化,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通过分析氢核信号,能够非侵入式地表征煤岩孔隙结构、流体赋存状态及运移规律。在排采过程中,该技术为优化压降扩展策略和储层改造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低场核磁共振的原理简介

该技术基于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通过施加低频磁场激发煤岩中流体的氢核,测量其弛豫时间(T1和T2),从而反演孔隙大小、流体类型和赋存状态。在深部煤层气研究中,弛豫时间分布可区分吸附气、游离气和水相,实现对多相态流体的定量分析。


技术在多相态赋存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通过监测煤层气解吸、渗流和扩散过程,揭示了多相态赋存的内在机制。例如,在储层压力降低阶段,技术可实时追踪吸附态气体的解吸速率和游离态气体的渗流路径,帮助确定压裂或注水改造的最佳时机。在化学法改造中,如CO₂酸化处理,低场核磁共振能评估酸化对孔隙结构的增渗效果,以及CO₂驱替煤层气的效率,从而优化工艺参数。

煤层气.png

 

与传统检测方法的对比优势

相较于岩心实验和测井等传统方法,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显著优势。首先,它无需破坏样品,可实现原位监测,避免了解吸过程中的数据失真。其次,技术灵敏度高,能识别微纳米级孔隙中的流体,精准反映多相态动态变化。此外,低场核磁共振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为煤层气开采的实时决策提供支持。传统方法往往依赖间接推断,而该技术直接量化流体分布,提升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

总之,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以其独特的原理和优势,深刻揭示了深部煤层气的多相态赋存规律,推动了储层改造技术的精细化发展。在煤层气开采迈向高效与可持续的道路上,这一技术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